最近,网上流传长安董事长朱华荣一封内部邮件,其称“中国品牌真正的严峻挑战是强大的合资品牌”、“中国品牌汽车齐头并进,共赢发展,方有中国品牌之势能,才是中国品牌之大幸”。...
最近,网上流传长安董事长朱华荣一封内部邮件,其称“中国品牌真正的严峻挑战是强大的合资品牌”、“中国品牌汽车齐头并进,共赢发展,方有中国品牌之势能,才是中国品牌之大幸”。
朱董这些话,说到点上了。
近几年,中国品牌汽车整体低迷,份额连年下滑,三四线品牌不断边缘化甚至退出竞争,着实令人忧心。中国拥有全球第一规模的车市,却没有全球一流的汽车品牌,甚至,仅仅是市场份额数据,过去四年间已经被合资对手们争先蚕食掉近7个百分点。
但进入2021年之后,情况发生了变化。一是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明显回升,二是以长安、吉利、长城为代表的头部车企,在跟大众、丰田、本田等主力合资品牌的对抗中,局面也好过以往任何时候。
长安、吉利、长城集体发力,中国品牌触底反弹
中国汽车品牌的野蛮生长止于2017年,那一年,大大小小的中国品牌汽车共卖出了1048.1万辆,可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,中国品牌们迎来了份额连跌4年的黑暗期(如下图),至2020年,中国品牌的份额仅有35.7%,几乎快跌回2014年的水平。
▲中国品牌近十年市场份额走势,红线为平均水平。(数据来源:乘联会)
伴随着市场份额的快速下跌,以及中国车市近几年的整体低迷,中国品牌汽车2020年的整体年销量比巅峰年份缩减了360万辆,收缩幅度达到三分之一。
转折,出现在2020年第三季度(如下图)。中国汽车品牌的份额刚刚在前一个季度探底,仅仅只有32.5%,回到十年前的水平。
▲近三年中国汽车品牌季度份额走势(数据来源:乘联会)
将中国品牌从份额泥淖中拔出来的,主要还是以长安、吉利、长城等为首的一线阵营。数据显示,这三家车企的合计份额,在中国品牌整体市场份额中的占比,已经从去年最低时候的38.2%,上升到今年开局(1-2月累计)的49.2%,提升幅度相当明显。
▲长安、吉利、长城三家车企合计份额走势(数据来源:乘联会)
从上面这张图表中可以看出,长安、吉利、长城这三家车企的合计份额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势头。在中国车市的巅峰年份(2017年),三家车企合计份额只有13.4%,去年已经上升到15.7%,今年1-2月更是创下了19.1%的历史新高。
中国汽车品牌的行业集中度,终于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级。
跟大众、丰田、本田比,自主三大正缩小差距
19.1%的合计份额,在跟合资品牌正面刚的持久战中,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战斗力水准呢?我们不妨以合资阵营最为主流的三大品牌来进行对比说明。
根据乘联会的数据,大众、丰田、本田三大品牌(简称“合资三大”)在中国市场的合计份额,前几年一直处于攀升状态,2017年三家份额为23%,到2020年上涨到29.9%,势头持续强劲(如下图)。
要知道,这期间正是中国车市从巅峰持续滑落的车市寒冬,三家合资车企份额稳步提升的同时,销量也有小幅上扬,三家合计销量2017年为569万辆,2019年超过603万辆——这恰恰印证了朱华荣那句话:中国品牌真正的严峻挑战是强大的合资品牌。
▲近几年自主三大与合资三大的份额对比(数据来源:乘联会)
从上面这张对比图可以看到,长安、吉利、长城三家车企(简称“自主三大”)在跟大众、丰田、本田的正面交锋中,市场份额明显存在差距,有两年差距越拉越大,2017年相差9.8个百分点,2018年相差11.9个百分点,2019年进一步扩大到15个百分点,至此,合资三大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自主三大一倍多。
情况在去年有所缓解,合资三大的市场份额领先优势略微缩水,但依然高达14.2个百分点(意味着275万辆的销量),看起来三大合资品牌依然无可撼动。但进入今年,车市格局的变化之快,几乎让人措手不及,自主三大跟合资三大的份额差距,骤然间缩小到5.3个百分点,史无前例。
但客观来说,19.1%对24.4%,这才基本上算是两位旗鼓相当对手之间的对话。
自主领头羊们需警惕,合资三大仅一家在下滑
仔细研究大众、丰田、本田三家的数据,我们能发现一个现象,那就是今年1-2月合计份额大幅下滑的背后,其实暗藏着一个十分容易麻痹对手的信号——真正出现下滑的,只有大众一家,而丰田和本田保持着持续的份额以及销量双增长(见下图,本田去年同期异常下滑是因为有一半产能处于疫情核心区)。
▲近几年1-2月份合资三大品牌份额走势(数据来源:乘联会)
▲近几年自主三大与合资三大1-2月累计销量(数据来源:乘联会)
从销量数字就能明显看出,大众今年前两个月的销量赶巅峰时期就有足足20万辆的缩水,丰田的3万辆和本田的近2万辆增量根本就弥补不了这个大坑。
年度数据也是如此(如下图),过去四年里面,丰田本田的份额持续攀升,唯独大众去年出现颓势,下滑了1.4个百分点。
▲过去4年三大合资品牌市场份额走势(数据来源:乘联会)
所以,今年开局这两个月,虽然是自主三大与合资三大历史差距最小的一年,但那仅仅是因为大众“打了个盹儿”,且打盹的原因更多还是因为芯片短缺造成的产能不足。而除了受缺芯影响最明显的大众,其实本田、丰田两家也有着相似的困扰,只是程度不同而已,不然,今年中国汽车品牌的压力依然会很大。
关于缺芯影响车企产能这一点,本邦在前几天有过专门的分析,详见《产能回到八年前,车企产销失衡,车价这次铁定要涨!》。
最后说说
市场格局的变化,背后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,中国汽车品牌经过了艰难的几年,市场份额逐年下滑,如今终于迎来触底反弹的良机。加之疫情对全球汽车芯片产能的巨大冲击,合资品牌普遍受此影响比较明显,所以,自主品牌更应抓住这个难得的窗口期(大约半年),进一步缩小与对手的差距。
在这其中,以长安、吉利和长城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头部车企,自然更应承担起攻城拔寨的重任,早日做到跟合资三大平起平坐,从设计、技术、品质和服务等多个维度打消人们的固有认知,让更多人愿意买国产品牌。
值得庆幸的是,近年来我们在长安、吉利、长城身上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积极的变化,论造型设计,自主三大已经不比合资三大差到哪里;论核心技术,合资品牌垄断数十年的动力总成方面,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,尤其是在混动和热效率方面的突破;论智能化水平,中国汽车品牌如今更是走在行业前列,很多合资品牌反倒落后了;论服务,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也已经处于同一水准……
这些肉眼可见的变化,加上市场份额的不断接近,我们有理由相信,以自主三大为代表的中国品牌车企,追赶合资品牌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
(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)
手机阅读文章,扫描下方二维码
爱买车
微信公众号:aimaiche
爱车,买车,就上爱买车。
My车轱辘
微信公众号:myautolive
打造好玩接地气的新式车评。
___Copyright 2017 爱买车 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 粤ICP备15047739号-1